支付宝抢了央行的风采?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中国的央行就是中国人民银行,没有任何机构能够替代,未来也不会有,说余额宝是第二个央行是非常不准确的表达。”这是格林斯潘对央行与支付宝地位的界定。这个界定来回答所谓“支付宝充当央行角色“实在太合适不过了。因为,论对一个国家中央银行角色的理解,格林斯潘这个老头认第二,谁敢认第一?

余额宝的话题仍然没有平息,就在近日,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在一场研讨会上表示,与各大银行都有接口的支付宝,某种程度上已经充当了中央银行的角色,金融业需要警惕由此产生的垄断。

这个帽子扣的很大,也很狠,甚至有点小坏,因为如果支付宝具备了央行的角色,那么,在我们这个由央行扮演主要监管者的金融市场中,它只有死路一条。道理?你我都懂得!

直入正题,来简单说说央行和支付宝的定位和区别,一个是中央银行,负责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以及维护金融运行的稳定;一个是以线上互联网支付为主的第三方支付,只不过是随着近期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而成为了领军者,但核心属性仍然是第三方支付,仍在央行监管体系内。

先说说央行

1、在中国目前“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中,央行的地位可谓十分特殊,作为最早成立,历史最悠久的主管货币政策和金融运行的监管机构,央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其他三会的一个政策指导性机构,这在央行职能的表述中“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负责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与安全”也能体现。这样一个可以超越于三会的货币政策制定、执行,以及金融宏观调控的机构,又怎能和支付宝划上等号?

2、央行与支付宝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支付宝是央行颁发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获得者,央行总共通过7批发放了25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包括线上互联网支付、线下收单业务和预付卡业务,支付宝只不过是在线上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而已,一个被监管者即便在某些业务领域上有一定优势,也始终是个被监管者。

3、央行近期对第三方支付的规范性整顿、监管动作十分频繁,对支付宝形成了较大的监管压力。

3月14日下发的关于叫停支付宝、微信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支付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

3月19日,央行发布《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

3月24日,央行内部下发文件中,八家主流支付公司从4月1日起,线下收单全国范围内停止接入新商户。

4月17日,银监会与央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4】10号)。

可见,央行作为一个监管机构,对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力度是相当之大的,无论如何也难以在两者之间划上等号。

再来说说支付宝

1、支付宝最开始是电商的一个担保交易的媒介,通过支付宝的延迟支付功能完善了电商的生态建设,并最终从一个简单的担保支付媒介衍生为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具备了完整意义上的互联网线上支付、线下收单等资质。支付宝目前仍然是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内容也没有改变,仍然是被监管方。

2、支付宝是阿里的金融业务的核心,包括了阿里小贷、支付宝、余额宝理财、担保保险等板块,但作为整合阿里金融的资金流动核心,支付宝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这样,支付宝也并不能在单一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况下进行互联网金融的运作。阿里小贷拥有小贷牌照,余额宝是建立在支付宝的基金销售支付结算牌照基础上,而担保保险也都是在特定的监管下运营。可见,以支付宝逐步完善起来的阿里金融受到多个条线的监管,是一个在监管方的容忍度下完善起来的金融平台。

3、支付宝最开始谋求和各家银行绑定的时候,由于银联当时看中的是线下的清算支付市场,而各大银行对支付宝的支付绑定也多设置了相对苛刻的条件,在绑定银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支付宝的议价能力由弱到强的过程。即便是这样,支付宝目前仍然欢迎中小银行绑定支付接口,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支付体验。

随着快捷支付功能的开通,以及支付宝钱包的转账、还款、代收付功能的完善,支付宝成为了用户体验良好的线上支付工具。支付宝接入的银行越多,支付宝在一定程度上就发挥了线上的资金汇集、支付、结算的功能,并存在一定的沉淀,但就本质而言,和央行的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还有很大差距。

一方面,央行对支付宝资金沉淀的备付金有严格的要求,这也直接催生了余额宝产品诞生,把用户的资金放到货币市场基金,减小支付宝的备付金压力;二来,央行的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包括大小额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等。支付宝主要是在小额支付的流程上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4、作为线下的收单业务清算方,银联一直在谋求线上的支付清算权力。目前,银联在线大概占据了10%的线上互联网支付市场。对于银联而言,为了弥补前期对线上业务重视不够所造成的落后局面,后期加强线上业务的力度很大。

银联提出的目标是:2013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非金机构(主要是“第三方支付”)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迁移,统一上送银联转接;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如果银联实现了这个目标,那么银联是不是也可以成为央行?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综合上述对央行和支付宝的功能界定,认为“目前各大银行和支付宝都有接口,支付宝因此替代了中央银行”的观点是明显错误。支付宝仍然是一个被监管方,包括以其为核心的阿里金融,目前都是在整体的监管框架下运行。在这方面,站在金融监管的角度,格林斯潘也已经明确表达过央行是央行,支付宝是支付宝的观点,两者不能混淆,不然监管就失去了准心。

其实,我所说的道理,任何一个具备金融常识的人都晓得的。简单的说,谁见过被几家国有银行联手干翻的所谓“央行”?谁见过被一纸文件干的死去活来的“央行”?如果支付宝真充当了央行角色,如此央行,未免也太“怂”了点。

支付宝和央行的角色之间的天壤之别,很多人势必比我等理解的更为透彻。至于为何还会出此言论?这里面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个中原因我们无法知晓,也不想再费神揣测。但作为一个互联网金融的旁观者,也作为一个互联网金融的用户,同时,也是银行用户中一员,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清楚这两者在服务、体验等环节上的差异。我们期待这一轮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讨论能让我们未来无论在互联网渠道,还是银行渠道,都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而不是再一轮无谓的口水和漫天飞舞的大帽子。

不管你是竞争的哪一方,放下狭隘,咽下口水,实实在在的为了用户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