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知识科普 关于耳机方面的常见问题解答

目录:

一、一条(套)贵的耳机(系统)和一条(套)便宜的耳机(系统)差别在哪?

二、耳机低音越重就是音质越好吗?

三、我是木耳肿么办……

四、我刚入烧,怎么买一条适合我的耳机?

五、关于煲机

六、名词解释

七、随身or台式?

八、耳机参数?

九、我需要耳放么?(FORM 林sir)

十、我需要无损音乐么?

T1EKaCFAlcXXXXXXXX

一、一条(套)贵的耳机(系统)和一条(套)便宜的耳机(系统)差别在哪?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请让我介绍一下我对耳机的分级,鄙人总共将耳机分成七个级别,分别是:地摊级、外观级、入门级、进阶级、次旗舰级、旗舰级、上古神器级。下面依次简单介绍。

地摊级,顾名思义就是地摊上随处可见的耳机以及部分电子产品所赠的配塞,尤其以传说中的“魔音”为代表。这种耳机主要特点是成本低,售价低,质量较差,声音极差,聆听过久有损伤听力的危险,顾即使你不是发烧友也应该远离此级耳机。

外观级,即是主要以外观为卖点的潮牌耳机,往往附带有名人效应,而付给名人的广告费和“高大上”的定位使其中不少耳机价格甚至直接超过了不少“次旗舰级”大耳。此级耳机声音与地摊级相比有一定的提升(但绝对不值它的价格),主要特点是低频量大,这点我会在“二、耳机低音越重就是音质越好吗?”中主要说明。此级耳机在非发烧友中甚为流行,主要以beats全系,monster全系(除铜涡轮、感音、爵士等)、城市之音为主流。在鄙人看来此级耳机作为装饰品或者时尚品是极其合适的,但如果想靠这种耳机发烧,几乎是不可能的。

入门级。(从此级开始声音素质、听感和售价将成为分级的主要依据,外观级耳机将不会出现)不少烧友入烧入门级耳机都是从这个级别开始的,比如鄙人刚刚入烧时就是顶着k420天天出门瞎晃荡的。此级耳机主要有,塞子:AKG K314P、罗技 ue600vm、Sennheiser MX375、威索尼克 vsd1s等,大耳:AKG K420、JVC S500、KOSS PP、创新 live!等。从此级开始耳机变开始逐渐的变为所谓的“Hi-Fi”,即高保真耳机。从此级开始耳机和普通耳机相比将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比如塞子的解析开始直线提高。对于非发烧友来说此级耳机完全可以应付绝大部分情况,比如英语听力……

进阶级,请注意,如果你的前端(播放设备)只有手机或者iPod,那么建议在此阶段将你手头的设备更换为纯音频播放器,因为绝大部分手机(除vivo x系列这种奇葩玩意儿)和iPod都不能很好地推动(驱动)此级耳机了。因为此级耳机的阻抗较前几级有部分提高,所以需要搭配推力(驱动力)更大的设备。此级耳机在声音上已经能比较让人满意,即使是毫无听音经验的小白也能够将它和普通耳机区分。此级耳机主要有,大耳:AKG K550、sennheiser HD598、beyerdynamic dt770等,耳塞:罗技奥体美ue900、klipsch x10、sennheiser ie60等

次旗舰级,此级耳机与进阶级相比售价有大幅度提高,但不好意思,他声音素质上的提高也许没有部分人想象的那么大。这也是耳机的一个特点,当耳机价格高到一定程度时性价比会直线下降,后三个级别的耳机体现的尤为明显。不少烧友是靠着此级耳机退烧的,当你烧到这个阶段应该考虑考虑要不要再花大把的银子在烧耳机上了,因为足够退烧。(tuhao无视我……)此级耳机声音已经相当让人满意,同级别的耳机声音素质差不多,差别也只有做工、风格方面。此级耳塞多数为动铁,比如shure se535,westone w4r,其中也不乏优秀的动圈,譬如sennheiser ie80。而大耳的选择范围更大,比如AKG K6/7系列、sennheiser HD600/650,beyerdynamic T90等等等等。

旗舰级,能玩儿到这儿的都是土豪(鄙人泪奔ing~~~~)。此级耳机大耳居多,比如akg k812、sennheiser hd800等知名耳机,也有Audeze LCD-3、jps abyss等不太知名的耳机。而塞子也有akg k3003、sennheiser ie800、shure se846、sony ex1000等。此级耳机特点就仨,好听,好贵,好难推。如果你是纯小白那先别YY了,还是往前翻翻吧~

上古神器级。(尼玛劳资码了半天终于快完了~~~)对于一般发烧友来说听过一次此级耳机就相当值得骄傲,拥有它们更是不敢想的。不但因为它们有着以万为单位的售价,还因为它们几乎是有价无市,想买都不一定找得到卖家。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sennheiser Orpheus。九十年代二十万差一块的售价以及全球限量三百套都是它的加分点。当然不像某镶钻耳机,orpheus的声音也是站在耳机顶端的,但现在,它更应该成为保险柜里的收藏品。同级别的耳机还有akg k1000,这个长相怪异的家伙;sony r10,鄙人没有听过,但也是久闻其大名。

如果你坚持看了这么多字那么想必你也对耳机为什么有的如此之贵有了一定了解。而价格较贵、声音素质较高的耳机往往有解析高、控制力强的优点。可以让你听到普通耳机听不到的细节、并且三频趋于平衡,柔顺耐听不伤耳。当然,因为一套耳机系统,无论随身还是台式,都遵循着木桶效应,耳机有所提升,与之相配的前端耳放等也应该对其进行升级。

 

二、耳机低音越重就是音质越好吗?

可能部分小白在看到这个小标题都会骂lz,你tm这不是废话么,当然不是啊!但是呢,当你在听beats、soul耳机的时候难道不是被它暴力的低频震撼,然后随之high起来?的确,像beats这种耳机定位就不是奢侈品,它之所以买2k+的价格主要原因有:广告费,想让美国男子篮球队全员戴上你的耳机,想想就知道有多烧钱了;另外,还有给设计师的钱,不过注意哦,这里指的设计师不是调音师,而是外形设计师。鄙人觉得在beats当设计师想必是比在akg当设计师容易的多;虚钱,什么是虚钱?在我眼里就是毫无意义的提高价格的结果。比如某某耳机定价699,可是设计厂商为了满足某些虚荣好面子的“土豪”而特地把售价提高了两倍。你可能会问有人这么傻去买么。答案是肯定了。不为了别的只为告诉别人:劳资的耳机三千块。说了这么多没用的让我们回归正题。经验表明刻意增加低频量是一种很容易做到的给人以假音质好的方法。毕竟大多数的小白并不会用耳朵分辨耳机好坏,他们只是认为低频量大听的爽的耳机就是好耳机。总上

对于beats的定位,鄙人认为还是把它老老实实地当成一个会出声的项链吧。

ps:对于某些分不清魔声和beats的朋友,我直接转了个帖子来
(以下内容转自耳机大家坛,作者lijersy,转发未告知原作者)
谈到魔声,坛子里八成的人都马上想到两个大大的B,想到录音师、solo、ibeats,以及质量门、坑爹的价格等等,因此也对它骂声一片。
我觉得,大部分人都认为,魔声就是beats
今天要说的,就是魔声≠beats
先说一下魔声的来历:

魔声(Monster),又叫怪兽,线材(Monster Cable)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出高能影音器材连线的品牌,该公司由美籍华裔李美圣(Mr.Noel Lee)先生于1979年创立。在此之前,音响器材中尽管已出现了保真度很高、音质相当不错的密纹唱片唱机、Hi-end级的放大器和对音乐还原相当完美的高保真扬声器,但人们对这些器材的连接线一无所知,只是用普通的导线来传输高保真讯号。

真正属于monster的塞子,其实仅有少数几款:1、Miles Davis Tribute/Trumpet(老爵士、新爵士,或者MMDT、MDT2)2、涡轮(金、铜、普通)对于这几款,相信听过的人都不会骂它们坑爹,所谓的“轰头”更是完全不属于它们。个人认为,除了以上几款,其它那些所谓的“魔声”都是beats。

下面说一下beats:
beats也就是Beats By Dr.Dre
看到这个红红的大“b”,是不是很眼熟?对,录音师、solo、ibeats都是它的,它现在已经属于HTC了。知名手机厂商HTC日前宣布,投资Beats51%股份并且宣布与其正式合作,但是不会干涉其业务。Beats By Dre是由欧美著名歌手、说唱家与企业家Dr. Dre所一手创造的Monster多媒体视听厂商附属公司,在音乐爱好者中享有相当高的声誉。一改许多人对于高端专业视听产品冷冰冰的印象,Beats By Dre誓言将高档产品潮流化、时尚化,同时价格上也有不小的突破,成为专业视听产品中最平易近人的品牌之一。 
除此之外,Beats By Dre还有一个他牌所没有的特色,就是与艺人合作推出特别款式,举凡影响力巨大的时尚天后女神gaga(Lady Gaga),人气高涨的新星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著名欧美音乐家吹牛老爹(P.Diddy),以及著名篮球明星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iant)等等的大牌巨星,都是该品牌力邀到的代言人兼“设计师”,吸引了不少粉丝购买。 明星之外,Beats By Dre 还有与美国四大体育联盟的球队合作,推出NFL,MLB,NHL,NBA球队专属的耳机。不仅如此,Beats By Dre 还与世界著名足球俱乐部曼彻斯特联(Manchester United)合作,推出一款曼联球员喜欢的耳机。最后,简单一句话:Monster(魔声)≠ Beats(2B)魔声的塞子屁股上刻的是那个极有特色的“M”,而beats的塞子上才写着双B 

 

三、我是木耳肿么办……
木耳就是没法用耳朵区分、鉴别耳机。

基本上每隔几天就有吧友在吧上吐槽“我是木耳怎么办啊~~~”“某某耳机和某某耳机我听不出来差别啊~~~~”不要担心,首先有可能是你的两款耳机差别本身不大,比如jbl j33和beats tour。两者虽然售价差了三倍但鄙人听后发现差别不大,甚至j33解析更高(好吧,只是一个例子)。至于煲机没煲开,待会儿再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的前端带不动耳机,比如靠着自己牛X的信仰把k701插在iphone上,那和一般耳机没区别是正常现象。毕竟法拉利用南孚也不如自行车快啊。说了半天客观信息,下面聊聊主观的。其实不少人刚入烧的时候是耳朵都不是特别灵,比如我,当时我连ue900和ie80都听不出来各种差别。但是看了各种毒文科普文,厚着脸皮蹭听了这么多次我也能差不离的听出个ABC。关于如何脱离木耳,我推荐一篇文章,也是发烧友们经常提到的,刘汉盛老师的《音响二十要》,可以帮助小白理解各种名词并教会你听耳机到底要“听什么”。另外还有一本书,是倪其育老师的《音频技术教程》。是一本超全的音频教科书,不仅有基本的物理知识、基本知识,也有教主观听音方法,虽有些死板但仍百分百值得推荐。BUT,最重要的仍然是【经验】。多听多见识,这才是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四、我刚入烧,怎么买一条适合我的耳机?

虽然很多朋友都谈到这个问题,但lz还是要说。首先你要明确你的前端是什么,或者要买一个什么样的前端。你是打算一部iphone打天下,还是打算玩儿便携?亦或者上台?这是必须要考虑的,正如我前面讲过,绝大部分手机(除vivo x系列这种奇葩玩意儿)和iPod都不能很好地推动不少耳机。这也是为什么纯音播放器至今仍然存在的原因。另外,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听音取向。联想到林sir的一句话,同时喜欢周杰伦和陈奕迅不叫杂食,那叫华语流行。毕竟耳机不只有素质,听感也是影响人选择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举个例子吧,我有个同学喜欢拿creative air听arch enemy……好吧……像K701这种大手办,很多人因为某曰本动漫角色佩戴而竞相购买,结果便是插在自己的手机上还没k430好听。结果他们后来想推好k701,得,一下子一万扔出去了。所以请记住买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出现“我买了个HD650请问fiio x5推的怎么样“这种问题那可是暴露小白特质的一件事。但如果你连包装都不拆买了就是为了供着,那当我没说。此外,一个经常被小白忽略的东西就是价位,毕竟不少普通人都觉得一个破耳机能值几个子儿。所以就会出现诸如“贵点没关系,我都能承受”“我要一条旗舰……”之类的言论。结果呢?别人给你推荐大奥,k3003也没错啊,你又没说价位。明确了以上内容你就可以开始给自己挑耳机了。几乎每个烧友都会说,去实体店试听是最好的。毕竟有专业的店员可以知道你。要知道他们听各种耳机可算是工作(羡慕ing~~~)。如果没有条件去实体店,lz给一个在网上提问的大致格式。

求一款耳机,价位2000,最高上浮300,手上前端是fiio x5,(将来可能上台)。本人主听Sirenia或Epica的哥特金属,偶尔听听贝多芬或者柴可夫斯基的大编制交响。耳机要头戴式,有出街要求,谢谢大家。

 

五、 关于煲机

(一个永恒的论题……)如果下面我说错了什么,你tm来打我啊,我就不信你能把我按在键盘上軱Ih襘M矔锯鼪FS?檄B疤#2%枷BL?上??Q].?畚鵘*嗽m'?漮鴡入+y嶂援!欗%揅硩葕IJ啈……好了正式点。所谓煲机就是通过一定时间的运作让耳机声音达到它应有的水平。好像新车磨合一样。比如你的耳机价值800,刚买来的时候感觉和自己的地摊耳塞没区别,那也是有可能的。所谓煲机就是让它的声音值回来800块,至于有的人把煲机当成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想指着煲机让耳机声音素质突飞猛进,能秒一千爆一千五,那基本是扯淡。而本人对煲机的观点是:没事就别煲,正常听即可。毕竟能感受到耳机声音的变化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至于什么煲机原理的说了也没太大用。如果你等不及振膜煲开,最简单最暴力的方法,晚上睡觉前把它接到收音机上,用平常听一半的音量连着放一个晚上,坚持大概一两星期就可以听了。当然,还是要重复一遍,不是等不及就别煲了。

 

六、名词解释
专业理论性名词(如“三频”、“音质”等)请参照《音响二十要》 ,因为过长,lz不予转发
推:所谓“推”,就是和耳机搭配指音源以及放大系统对耳机的驱动。“XX机器(或者耳放)能推动XX耳机”,一般是指它们功率(推力)足够大,能够轻松地让耳机出比较大的声音。“XX机器(或者耳放)能推好XX耳机”,意思是XX机器或耳放和XX耳机的搭配比较得当,能发挥耳机的优势,同时弥补它的不足,声音很好听。(转自百度知道)
前端:常用于随身烧友,及非烧友常说的MP3、MP4之流。因为随身需要便携性,所以解码耳放等部分集成于一台机子,统称前端。
解码(DAC):学名“数模转换”。及将MP3、WAV等数字信号的音频文件转化为耳机所用的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区分很简单,数字信号由0、1组成,所以电脑里流通的都是数字信号;数字信号主要传输方式有:网络、硬盘、usb、同轴/光纤,模拟信号主要传输方式有:RCA、XLR。解码是决定前端声音好坏、风格的主要因素,也是售价差距之所在,通常厂家会采用现成的转换芯片,比如ES9018、CS4398等。
耳放(AMP):主要用途是调音量并增加推力以驱动耳机。分为前级信号放大和后级功率放大,因为常见耳放皆为前后合一,所以不再赘言。耳放分胆放和石放,同不赘言。
音效: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对低质量的音源文件进行修补,二是软解改变听感。一般烧友不建议开音效。
动圈(度娘百科抄的):动圈(Dynamic)是耳机的一种换能模式,目前多数(大约60%以上)的耳机耳塞都属此类,原理类似于普通的音箱,处于永磁场中的线圈与振膜相连,线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动铁(一样抄的):动铁式耳机是通过一个结构精密的连接棒传导到一个微型振膜的中心点,从而产生振动并发声。动铁式耳机由于单元体积小得多,所以可以轻易的放入耳道。这样的做法有效地降低了入耳部分的面积可以放入更深的耳道部分。耳道的几何结构要比耳廓简单的多,属于类圆形所以一个质地柔软的硅胶套相对传统耳塞已经能起到良好的隔音及防漏音效果。

 

七、随身or台式?
鄙人突然不知道如何开口,毕竟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能够随身,但还是想谈谈随身和台式抉择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其实决定因素很多。首先从耳机说起。耳机这个玩意儿一说到随身就意味着:低阻高敏封闭式。简单说,低阻高敏意味着耳机容易推动,这么做是因为随身播放器电量撑死了5000毫安,为了续航推力通常都不是很大,所以很难应付绝大部分大耳,而低阻高敏的耳机就是为了迎合随身而设计的,但为了降低阻抗牺牲的往往是素质,比如拜亚的32欧姆系列。至于封闭式,在我眼里封闭式和开放式不意味着你能不能听见外界的声音,而是外界能不能听见你的声音。毕竟你不想在听着最炫民族风的时候让别人听见(听见别人的脏字)吧,所以封闭也是出街大耳的一项要求。另外很容易被人忽视的是耳机线长度,可换线大耳还好,不可换线的往往容易悲剧,想想你顶着三米长线的大耳出街被绳子绊倒的景象吧~阿弥陀佛~至于塞子,尤其是绕耳设计的入耳式耳塞,自然是你出街的好伴侣。耳机说完了说说前端。出街前端基本上只有一部,所以显得异常简单。当然会有一些捆绑档举着炸药包去机场溜达。先不说ipc三层,d100+L3这种牛人,就是IPC+pha1你的口袋也放不下,所以如果不是在外面对音质有苛刻要求的朋友还是不要碰捆绑了。至于台机,因为有转盘解码耳放以及其他各个部分加上线材、搭配之流的问题,入门起来比随身难得多,所以小白建议先入便携。等有了一定知识后出随身入台是个不错的选择。
ps:同价位台机比便携好听好多。(这句话反例很少)

pps:像ipc+solo-db+mk2+ed8这种价位能玩儿台式的随身还是不建议入

 

八、耳机参数?
老是会看到各种大dou神b跟小白说这个耳机参数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有特点BULABULA实在是忍不住加上这么一段。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耳机有哪些参数。
1、阻抗/灵敏度:通常情况下阻抗越高,灵敏度越低越难推,但有不少特例,比如k7系列。这两个数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耳机的选择。
2、频响范围:就是耳机的声音范围,人耳是20~20000,单位赫兹,超出此范围的人耳听不到。(其实1k9左右人耳就听不到了)一定程度上此数值越大越好(小范围动圈适用加动铁耳机完全不适用)
3、失真度:我猜是越低越好,因为我从不看这个参数。我相信没有人耳能听出来这百分之零点几的失真。
4、最大功率:就是多大电流会把它推爆了。在此写上这个数值只是想说明一下k701,某些程度上讲它就是因为这个数值大所以才不好推的

说了这么多,鄙人观点就是,除了阻抗/灵敏度可以参考参考,别的,还是装作没看见吧,有那个时间还是看看毒文的好。

 

九、我需要耳放么?(FORM 林sir)
转自林sir的《林氏耳机白皮书》(2013),这方面他是专家,我是小白,所以把它转过来让大家拜读。
耳放——全称耳机放大器,对于初涉耳机领域的消费者来说这个名字是神秘甚至神奇的,就算别人说你现在没必要买耳放你都觉得不尝试下这种传说中的东西实在是说不过去,谁拉都拉不住,林sir也拉不住。
但我还是要把事情再说清楚一次:
1、在这个世界上,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这叫艺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那叫蠢货。
耳机系统亦如是,有些人觉得耳机系统如果像飞毛腿导弹车队一样壮观就屌爆了,电源系统一大坨转盘解码放大都要一大坨恨不得脚钉都长得跟神兽似的才甘心满足,实际上真正合理的搭配思维不是想着环节尽量多,而是尽量少——音响系统从源头到发声其实就是个逐渐失真的过程,越多的模块和环节越容易造成损耗以及彼此的搭配冲突。
于是很多东西有必要则加,没必要则尽量不加,耳放亦如是。
2、对于随身系统(手机/MP3为前端,耳塞或便携耳机为回放设备)来说,便携耳放只有百分之五的人用得着,他们是买了仅有的几个的确需要耳放难推型号(ER4S/B、PK1、OMX980),且前端的确有LINE OUT接口,且确信自己喜欢那个塞子的声音想要推好它。
3、余下的人里面,也有几种让人蛋碎的情况:首先就是想用随身系统推高阻大耳机的于是去寻求耳放,实际上这个做法挺无谓的,因为随身耳放(包括D50、七彩虹C4那样的怪物级便携播放器)对付大耳机很多都只能勉强应付:其次是觉得自己的MP3带LINE OUT口不去用就浪费了的,这种行为只是好奇心作祟;再次是非常有钱的订制党,怀揣ES5、UE18PRO之流觉得不拿个SR71捆着也忒委屈这塞子,这个嘛预算足啥都好说。
4、台式系统搭配耳放,关键不是推力大小,而是整系统的声音和谐度匹配度,说通俗点就是这个耳机和这个耳放以及这个前端在一起之后,声音能不能好听。在很多严苛的烧友看来一个经典耳机搭配一个绝配耳放才是合理的,单台耳放无论多好都不能正确诠释好几个不同风格耳机的声音——对如上观点我个人基本赞同。
5、关于台式系统的搭配,对于初烧来说更经济实惠的选择是PCHIFI系统,不必迷信CD论,虽然原盘声音好但是原盘动辄上百的价格也是巨大的后期投入,而众多引进版CD相对流媒体音源已经无法形成有效优势了,且PCHIFI易用性强流通度高;同样预算的系统搭配得当的话PCHIFI相对CD系统是不会有声音劣势的。
6、有初烧会问我电脑可以直接接耳放么:电脑的集成声卡一般不带LINE OUT,理论上不能直接接耳放。PCHIFI系统在预算不多的情况下(以2000总预算为例,包含K240这个级别的低阻大耳机),很多人会去考虑耳放解码声卡三合一机器,这类机器市面上很多,但是也视乎你将来的升级预想——因为其核心功能主要是解码,然后接将来的耳放,但这就出现了俩问题,第一是你将来会再升级耳放么,如果不打算再加个东西那机器的解码功能就是摆设,第二是如果你打算买个一千元元的三合一接个一两千的耳放,那我劝你还是省省吧,之前说过,这么搞是增加环节了。
且不管是随身耳放还是台式耳放,调音调得蛋疼的作品很多的,这种东西加的不合适的话还不如直推呢,甚至某些渣耳放吹的神乎其神但是其声音只能让稍有听音经验的人都无语凝噎,我宁愿听集成声卡直推的KK也不要接那货~
有人说:5000以下的解码都没意义,纯蛋疼。对此言论我不置可否。
所以,我对于2-4K的初烧PCHIFI系统的建议是,声卡加耳机,就俩环节,实际上声卡历来都是耳机系统里低端效费比最高的环节,300元的声卡很容易在声音上放倒市面上大部分MP3播放器,1000元的乐之邦、MAUDIO、创新卡凑合推推K701也还可以了。
当然,这价位的系统推K701级别的高阻始终只能是凑合,无论味道还是控制力或是别的什么,要玩好当然要上万。
 

十、我需要无损音乐么?
之前说过,耳机系统是木桶效应,硬件设备上去了,音乐品质也不能掉档次。经常看见有人拿着1.23G的加州旅馆或者存满了无损的IPC跟我面前显摆,我只是想说,如果整套系统太差,音乐再无损也没用;相反的,系统上去了无损必须有。至于CD,据说是比抓鬼出来的好听,本人不曾亲自验证,暂不评论。